酱香白酒常用的工艺还有碎沙、翻沙及窜香。碎沙,是用粉碎的高粱酿出的酒,“碎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较高,品质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回沙”工艺,一般烤二三次就把粮食中的酒取完,此类酱香型白酒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翻沙,是用坤沙酒第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经过发酵后酿出的酒。值得一提的是,窜香,严格意义上不是正宗酱香酒,它是用坤沙酒第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馏后的产品,这种酒属于液态发酵法的产物。市面上受欢迎的是坤沙工艺的高品质酱香酒,酒花细密,空杯留香,醇甜有回甘。
把酒倒入无色透明的玻璃杯中,对着自然光观察,白酒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然后闻其香气,用鼻子贴近杯口,辨别香气的高低和香气特点;后品其味,喝少量酒并在舌面上铺开,分辨味感的薄厚、绵柔、醇和、粗糙,以及酸、甜、甘、辣是否协调,余味的有无及长短。低档劣质白酒一般是用质量差或发霉的粮食做原料,工艺粗糙,通常是冒充名牌酒或畅销酒,喝着呛嗓、伤头的酒,一定是劣质酒。
有的酒友刚开始接触酱香酒时,会觉得酱香酒味道比较冲,酱香那股酱味开始很难接受,需要个过程慢慢才能适应。而其他香型的酒跟酱香酒相比较起来就显得很柔和好入口,酱香酒给你感觉就是不好喝。而爱上后,喝其他香型的酒就总会觉得寡淡无味,难以下咽。白酒按照口味的轻重可划分为: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非蒸馏酒,酱香酒是这几种酒里面口味重的。喝酒其实就跟饮食一样,大部分人的口味会越来越重,在白酒里面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包括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凉、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然后四年窖藏。从上面的工艺流程可以看出,酿造酱香酒是一门精妙、精湛的艺术,是中国乃至世界酿酒史上的一朵奇葩。总之,酱香型白酒的酿造严格遵循的是三大传统之道:一是独一无二的“季节性生产”;二是与众不同的“长期陈酿”;三是独具匠心的“高温酿酒”。这也就是酱香酒为什么产量低、品位高、价格贵的原因所在。
由于不同种类的白酒在原料,制曲(曲用于发酵酿酒原料)和蒸馏等环节上各不相同,因此白酒的香味也不尽相同,其中以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为三大主要香型,三者虽同本溯源,但是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三者之间确实存在本质的区别。浓香型白酒的原料虽然是高梁、小麦,制大曲则是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
酱香型白酒高温堆积发酵是其利用自然微生物,正品酱香型白酒进行自然发酵生香的过程,也是形成酱香型白酒主要香味物质的过程,其堆积发酵温度高达53度。通过高温规程发酵,形成酱香白酒特殊芳香物,瓦房店酱香型白酒也通过微生物细胞蛋白产生氨基酸物质。这种高温堆积发酵是其他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一瓶酱香型白酒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至少要经过五年。在这当中,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七次取酒,并要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取酒、贮存、勾兑等,在漫长、特殊而神秘的生物反应过程中,在窖池和空气中庞大的微生物族群的共同作用下,各种有益的微生物尽数罗置于酒体中。于是,防病治病的可能性也就蕴涵其中了。